文稿解读:关于印发《聊城市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的通知
字号:
大 中 小



《聊城市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聊财社〔2025〕19号)已正式印发,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制定文件的必要性
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结合当前就业形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我市现行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于2019年进行修订,在执行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政策覆盖不足、部分条款与新政策衔接不畅等问题,需更新部分内容。同时,2024年12月,省财厅、省人社厅联合印发《山东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鲁财社〔2024〕56号),对部分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补贴标准、补贴对象、申报流程等进行调整优化。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我局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研究、反复协商,对聊财社〔2019〕70号文件有关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起草依据
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山东省就业促进条例》《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制定。
三、修订的主要内容
本办法包括总则、资金支出范围、资金分配与下达、资金申请与审核、资金管理与监督、附则等六章,共计三十九条内容。本次修订主要作了以下调整:
(一)修订部分就业补助政策
一是考虑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就业创业环境变化,部分就业政策已经不再适用,删除“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创业场所租赁补贴、创业师资培训补贴”等补贴政策内容,停止执行“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补贴”等补贴政策。二是为与现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内容保持衔接,将“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修改为“职业技能评价补贴”政策;新增“一次性求职补贴”政策。
(二)修改或明确补贴标准
一是明确全市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基准为600元/人、次,职业技能评价补贴基准为100元/人、次,两项补贴每人分别累计最多享受3次。同一职业(工种)同一等级不得重复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已享受同一职业(工种)高等级补贴的,不得再享受该职业(工种)低等级补贴。二是明确全市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按照职工养老保险补贴200元/人、月,职工医疗保险补贴100元/人、月的标准执行。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2/3低于上述标准的,按实际缴纳额的2/3补贴。三是提高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意外伤害商业保险补贴标准至每人每年不高于100元;缴纳保费不足100元的,据实全额补贴。保费补贴每人每年仅享受一次,且保费由从业人员本人支付的不予补贴。四是明确创办小微企业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为1.2万元;创办个体工商户申请补贴的条件中,自主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的时限缩短为满6个月。五是将就业见习补贴标准提高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补贴期限为3至12个月。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及以上的单位,补贴标准提高10个百分点。
(三)修改补贴政策领取对象及范围
一是将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补助对象由五类人员调整为六类人员;二是取消对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给予生活费补贴的规定;三是明确“法定退休年龄”依据《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规定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确定。四是放宽申请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间限制至两年。五是修改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对象为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入乡农民工。
(四)明确资金适用范围与规则
一是强调同一项目可同时从就业补助资金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列支的,优先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列支,个人和单位不可重复享受。二是进一步明确就业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办公设备及耗材、报刊书籍订阅、走访慰问等支出;不得用于赛事组织实施经费、奖金等支出;不得对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发放本办法规定的补贴。
(五)修改资金分配办法
一是将就业补助资金分配方法修改为因素法和项目法相结合的方法。因素法分配采用基础因素、投入因素、工作成果因素和重点工作因素4类因素,并通过绩效调节系数和财力调节系数加以调节。项目法分配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确定支持对象。对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确定的就业工作激励地区以及省级确定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市、区),在分配就业补助资金时予以适当倾斜。二是进一步明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分工责任。
(六)简化申请流程与强化监督
一是简化申请材料与流程。坚持“全流程进系统”原则,删减部分补贴政策申请材料。强调对能依托信息系统或通过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获取的信息和资料,不再要求提供纸质材料;二是细化资金管理与监督。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细化资金管理与监督流程。强调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的基础上,梳理并公开本地区就业补贴政策清单,明确申请材料、申领流程、经办渠道、办理时限。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