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发〔2019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聊城市财政局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将反馈意见于2019年4月2日前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

1.联系电话(传真):(0635)8681130

2. 电子邮箱:lcsczjpingshenzhongxin@lc.shandong.cn

3. 通信地址:聊城市东昌西路119号聊城市财政局

附件: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聊城市财政局

2019年3月26日

 



中共聊城市委  聊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发〔2019〕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发〔20192号)精神,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任务

  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要求,明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市级层面到2021年底、县级层面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进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延伸到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大幅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

  、构建全方位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格局

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进一步加强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并将管理范围拓展到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延伸至政府投资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项目绩效管理等方面。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收入结构、征收效率和优惠政策实施效果,预算资金和资产配置效率、使用效益,特别是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效果等。政府性基金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基金政策的征收标准、使用效果和对专项债务的支撑能力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贯彻国家战略、收益上缴、支出结构、使用效果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政策效果、基金管理、精算平衡、地区结构、运行风险等。  

)实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将各级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预算绩效管理。预算收入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讲求质量,既要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又要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严禁脱离实际制定增长目标,严禁超出限额举借政府债务。预算支出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紧紧围绕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集中财力办大事,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同时不得设定过高民生标准和擅自扩大保障范围,确保财政资源高效配置,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建立财政运行综合绩效管理制度,适时开展对级政府财政运行情况的综合绩效评价,重点关注预算编制、收入质量、支出结构、政府债务管理、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等方面,引导县政府围绕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实施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赋予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更多的管理自主权,围绕部门和单位职责、行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衡量考核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2019年起,采取先试点、再扩面的方式,选择部分属事业单位和政府组成部门开展试点,逐步建立部门单位整体绩效报告制度,将整体绩效目标和自评结果向同级政府和人大报告,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

  )实施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将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以专项资金为重点,既关注项目资金的直接产出和效果,又关注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解决绩效管理重项目、轻政策的问题。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政策到期、绩效低下的政策和项目要及时清理退出。

  、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

(一)预算申请环节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将绩效管理关口前移,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预算编审有关规定,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等,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投资主管部门要加强基建投资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未按要求开展绩效评估或者绩效评估结果为差的重大政策支出不得列入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相关项目不得纳入项目库。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的审核,可以组织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绩效评估,审核和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 预算编制环节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置目标”原则,各各部门各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全面设置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目标、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产出、成本,还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项目入库和申请预算的前置条件。财政部门要严格审核绩效目标,重点审核绩效目标编报的规范性、完整性和与预算资金的匹配度,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不得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预算经同级人大审查批准后,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批复下达同步公示,不得随意调整。

(三)预算执行环节加强绩效运行监控。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绩效监控主体责任各部门各单位定期采集项目绩效信息,分析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绩效目标完成等情况。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要分析原因并及时纠正。财政部门要充分借助财政大数据应用,通过数据信息分析、信息系统预警、综合核查等方式,对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运行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发现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绩效目标执行中的偏差,及时通报部门单位进行整改,对问题严重或整改不到位的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加强国库现金管理,降低资金运行成本。

(四)决算环节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设定的绩效目标,对政策、项目和部门整体绩效全面开展绩效自评,检验、评判各项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结果报本级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全面开展绩效自评的基础上,根据管理需要选择部分资金规模大、社会关注度高的政策和项目开展重点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资源配置、政策调整和管理改进的重要参考。财政部门对部门绩效自评结果实施核查,对未按要求开展自评、自评和核查结果差异较大以及核查结果为差的项目予以通报。

强化重点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实施的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等重大部署,牵头组织开展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评价,对到期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估,对部门单位整体绩效开展评价。

各级各部门要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形成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财政部门要抓紧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交叉重复、碎片化的政策和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予以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资金予以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措施

)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围绕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建立健全涵盖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分别制定针对部门单位和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管理办法。各部门各单位要制订具体办法和操作细则,完善管理流程,逐步建立分级分类、实用高效、便于操作的业务规范。  

)完善预算绩效标准体系。建立预算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完善政策、项目以及部门整体共性绩效指标框架。积极推进部门预算绩效指标框架体系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快构建本行业、本领域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要与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标准等衔接匹配,突出结果导向,重点考核实绩。创新评估评价方法,立足多维视角和多元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标杆管理法等,提高绩效评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紧紧依托财政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把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以绩效为主线,推进政府预算、部门预算以及重大专项相关业务、财务、资产等数据资源串联与整合,逐步构建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贯通、开放共享的绩效大数据应用格局,发挥大数据在政策完善、决策优化、风险预警等方面的作用,提升财政精准治理能力和财政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

)创新绩效评价机制。引导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加强第三方机构培育,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胜任的高水平预算绩效管理第三方机构队伍。完善第三方考评机制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加强执业质量全过程跟踪和监管,有效发挥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组建涵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学者智库,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健全预算绩效信息公开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推进绩效信息公开,重点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要与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同级人大,及时向社会公开,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途径和平台,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各部门各单位要随部门单位预决算草案向同级人大报告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自评情况和重点绩效评价结果,并按要求主动向社会公开。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统筹谋划推进措施,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建设,充实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督促指导有关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财政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动相关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

(二)明确责任主体。各级各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预算绩效负责。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

分清管理职责。进一步厘清财政部门部门单位之间预算绩效管理职责边界财政部门负责本地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规划、制度设计和组织推动,重点关注下级本级部门整体绩效,突出抓好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管理,减少对微观事项的介入。各部门负责制订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并对本部门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等绩效结果的真实性负责。项目实施单位按要求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工作。

加强考核推动。建立预算绩效结果与政府绩效和干部政绩考核挂钩机制,将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将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对党群机关、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范围,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参考。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对本级部门和预算单位、下级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和部门按规定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四)强化监督问责。审计机关要依法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审计监督,重点审计预算支出绩效、政策实施效果、绩效责任落实和部门绩效自评等内容,并将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财政、审计等部门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应当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2019年1月,省委印发了《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2号),提出:省级力争用3年时间、市县用5年时间基本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对加强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提高绩效管理规范化水平作出原则要求。为落实省委改革要求,细化我市改革措施,推动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着力解决财政资金低效无效、闲置浪费的问题,完善绩效管理链条,有必要出台我市的实施方案。



未收到反馈


注意:

该问卷调查已结束或不在征集日期内,无法进行提交。

* 1.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